禁忌书屋 - 经典小说 -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-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87节

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87节

    方才贺通判的话林远秋也是听明白了,这是在说,衙署根本支付不出州兵的军饷,所以在今年之前一直都有减少兵卫的人数。

    听贺通判的意思,今年倒是没再减少人数了。

    至于为何没再减少,不用贺通判多解释,林远秋也能想的明白。朝廷每年拨下的军饷是依照两千四百多人的量,如今营中兵卫只剩九百多,等于不用衙署另外贴补,这些银钱已足够维系所有兵卫的军饷开销了。

    而这样的做法,在严同知和贺通判看来,算不得吃空饷,毕竟朝廷的银钱他们可都用到了军饷上,并未从中挪用半文。何况前任知州大人就是如此的cao作,他们也只是有样学样而已。

    再则,衙署贴补不出军饷可是事实,这种情况下,不管换了谁过来,怕也只有减少兵卫这一解决办法了。

    此时林远秋的脸色并不好看,虽知道严同知与贺通判的做法是无奈之举,可他这会儿想的要更多一些。

    如今天下太平并无大战事发生,这些兵卫倒可以得过且过的撑着一方安宁。可若是时局突变,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这些临近边境的州城,届时只凭区区千人的兵卫,怎护得住永宁州的百姓。

    等失了城,死伤了百姓,那时自己战死也就罢了,可若还活着,想必圣上,头一个要治罪的人就是他。

    而罪名,自然是吃空饷了。毕竟朝廷下拨的军饷可是两千多名兵卫的份额,可实际人数却连一千都不到,不治你还治谁。到时谁还管你有没有装银子进口袋啊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林远秋突然有种接了个烫手山芋的感觉。

    再看严同知和贺通判一副终于脱下担子的轻松模样,林远秋毫不客气道,“若日后圣上治罪,想来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也难逃罪责才是。”

    说罢,林远秋起身就出了大堂。

    见状,钟荣和钟锦安,还有钟锦华紧随其后。

    很快,大堂中只剩下呆落木鸡的两人。

    待回过了神,心惊不已的严同知和贺通判,忙“林大人林大人”的边喊边追出了衙署,只以为林远秋这会儿就要写了折子给圣上。

    林远秋吃得才没这么饱呢,自己把此事报给圣上,除了免去严同知与贺通判的官职,其他一点帮助都没有。

    相反的,他们永宁州的兵数定额,说不定还会因为这件事而被朝臣们提出减少,届时人家给的理由肯定充分,既然你们永宁州养不起兵,那干脆就少养些呗。

    要真是这样的话,到时自己恐怕哭都找不到地方。

    所以林远秋认为,当务之急,自己还是快快把永宁州的经济搞上去。

    只要有了经济,就不用再担心会发不出军饷,自然而然的,先前减少的兵卫数也很快能补了回来。

    而林远秋,方才之所以对严同知和贺通判这样说,其实是有另外的目的在里面。

    众所都知,通判虽在官阶上不如知州,可他的存在,是专门对知州起监察作用的,而朝廷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防止知州职权过重,专擅作大。

    再有,凡兵民、钱谷、户口、赋役、狱讼等听断之事,通判也有与知州一起签施行文书的权利。

    想到自己马上要开动的大搬迁政策,林远秋觉得,为了避免出现无谓的反对,这会儿他很有必要在气势上先压严同知和贺通判一头。

    但凡官场中事,常常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,而胜算的大小,看得自然是谁先占上风了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林远秋方才的态度确实让严同知和贺通判心惊不小。先不说林大人什么来路,背后有哪些人撑腰,就冲他们两人想安稳致仕的心思,想来日后,也不会过多干预林远秋的治州之策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次去兵营,除了岳父和两个舅兄,林远秋还带上了十几名衙役,再加上严同知和贺通判,一行将近二十人。

    四辆马车,行驶的速度不慢,很快就到了郊外兵营。

    待看到依次排列的一排排的房舍和厢房,以及方便兵卫们训练的校场时,一股油然而生的熟悉感让钟荣忍不住的兴奋,丁忧到现在已过去将近五年,钟荣实在太想念壁垒森严的军营生活了。

    一般兵营的选址都会在易守难攻的地势上。林远秋看到,营地的北面正是峭壁险峰。这样的位置,绝对不用担心会有敌军从北面攻击过来。

    再看内营,除了兵卫们用于训练和生活的场所,另还有兵器库、粮仓,以及军医处等其他建筑。

    听到知州大人过来,领头的十来个佰夫长,很快把手下的兵卫们全集中到了练武的校场上。

    近一千的兵卫,统一的穿着,看着气势倒是不小,想象若是再加上一倍的人数,这场景,可想而知有多壮观了。

    当所有兵卫都躬身与他这个知州大人行礼时,林远秋终于明白,为何历史上会有这么多舍不得放弃兵权的人了,因为这众心捧月的感觉实在不要太爽。

    “食君禄,受君恩,望诸位与本官齐心一起,共同护卫好咱们永宁州的这番天地,以保百姓们安居乐业。本官今日留话于此,凡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者,自少不了给他的嘉奖,可知?”

    “知晓了!”众兵卫齐声应答,一时间,校场上响彻了震耳欲聋的高亢声。

    接着,林远秋便把钟荣介绍给了大家,“这位是咱们营所新来的钟指挥,日后凡营中事务,不论大小,全权交由他来安排!”

    而此时,伫立在人前的钟荣,正目视着众兵卫,手上则握着一根五尺长的捍棒,这副精气神十足模样,看着威风凛凛的。

    钟荣道,“本指挥新来乍到,日后难免会有处事不尽意的地方,望诸位多多海涵与指正!”

    没等众兵卫应声,很快就从队列中走出一人来,三十来岁的模样,观他身着的衣衫样式,便知此人定不是普通兵卫。

    只见这人朗声道,“伍长李金山,想与钟指挥切磋一下武艺,望钟指挥不吝赐教。”

    很快就有兵卫去牵了马过来。

    军营当中,比试武艺是常有的事。这会儿听到有新指挥过来时,自然少不得有与之切磋一番心思的人。说来,这也算是习武之人相互认识的方式吧,不过也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在里头。

    钟荣不以为意,今日他之所以带了兵器过来,就知道会有这样一遭。

    等众兵卫退至两旁,骑上马背上的他,很快就手持捍棒冲到校场中,而场中的李金山早已等不及了,看到钟指挥策马过来,他赶紧骑马迎击。待看到两人距离不足一丈时,李金山便举起木棒朝钟荣打去。

    没等林远秋倒吸一口凉气,就看到自家岳父右手勒马躲过李金山的木棒,紧接着左手上的捍棒迅速朝对方的面门拍去。

    李金山大惊失色,忙侧头躲避,岂知钟荣醉翁之意不在酒,刚才只不过是虚晃一下。

    等他快速转过方向后,捍棒很快又打向李金山的后背,此时的李金山,已来不及躲开,很快被钟荣击落到了马下。

    看到这才几个回合就把人给撂倒了,在场众兵卫惊诧不已,呆愣过后,很快就发出兴奋的高呼声。

    众所都知李伍长使得一手好棍棒,且他与人比试时,还从未有被打输的时候,可见今日的对手有多强劲了。

    这边李金山才从地上起身,突然又有人从兵卫中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佰夫长王永清,请钟指挥不吝赐教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192章 小县大城

    王永清的话还未落音,人已到了校场中,而后手扶马鞍,轻轻跃上了马背,这匹马还是方才李金山骑的。

    两个小兵卫很快给他们的百夫长拿来了开山斧,那斧口的锋利处,在日头的照射下,显得格外的光亮。

    不过,林远秋的眼睛却停留在王永清年轻的脸庞上。

    方才那个三十来岁的自己也就不说了,这个应该三十岁都不到吧,他岳父已快五旬了,这些人还要不要脸了。

    虽知道战场上没有尊老爱幼这一说,可想到岳父刚与人比试过呢,这会儿又来一个年轻的,林远秋肯定会有着担心。

    钟锦安已把铁链夹棒给父亲换上。

    而钟荣,还跟先前一样,右手拽着马缰,左手握着兵器,待调转马头后,他便摆出了随时应战的架势。

    因都不是长型武器,此时双方之间的距离不过数尺。

    王永清一夹马腹,举着双斧上前,待靠近之后便准备劈下去。

    按照常理,此种情况下,钟荣该是躲避才是。

    可出人意料的,钟荣并无半点后退或者侧身,而是继续提着夹棒往前,只不过速度极快,快到等王永清才反应过来,已是与人照面。

    钟荣的铁链夹棒一朔荡开了王永清的开山双斧,随后棒头又转了方向,直朝对方的手臂而去。

    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,显然钟荣是深知这一道理的。

    只一瞬,铁链夹棒就拍到了王永清的胳膊上,只听他“哎呦”一声,就跌落下了马背。

    这场景,让在场的众兵卫们顿时目瞪口呆,可以说,他们甚至都还没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,王永清就已经跌倒在地上了。

    一旁的严同知和贺通判也是惊诧不已,原本他俩以为,知州大人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信掌管兵营,而这个亲信应该只是略懂拳脚罢了,岂知人家不但会武,且还是个精通之人,实在让人没想到啊。

    钟荣速战速决毫不拖泥带水的出手,怎可能不让在场兵卫们连声叫好呢,有些兵卫甚至直接喊出了“钟指挥威武”的话语,一时间,校场上的气氛也是前所未有的热烈。

    可见钟荣已用绝对的实力为自己证了明。

    王永清和李金山自然也是输得心服口服,军营不比旁处,相比起权利和势力,大家更看重的是战斗力,因为只有它,才能让人在战场上保命。

    趁着势头,林远秋又把钟指挥曾经的都教头身份告知了大家,这下在场所有的兵卫,眼里只差冒出星星了。

    乖乖,泾州大营可有十来万的兵力呢,这可是十多万大军的都教头啊,难怪会这么霸气威武。

    而王永清和李金山一听自己输给的是都教头,那觉得不好意思的心,立马欢跃了起来,这可不是他们武力值不行,而是钟指挥实在太强了好不好。

    钟荣和钟锦安,还有钟锦华,父子三人并没打算住在军营里。话说他们之所以从京城过来,主要是为了护着女婿(妹夫)的安危,所以还是住在知州后衙更为妥当。

    再说,兵营离永宁城也不远,每日骑马来往挺方便的。

    在离开军营时,钟荣特地嘱咐了王永清,让他安排好人手,明日跟他一起随知州大人去一趟定胡县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六是到任的最后期限,明天林远秋肯定要去定胡县接手知县一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等回到衙署,林远秋就召集了包括严同知和贺通判在内的所有人,而后在众人的疑惑眼神中,把大搬迁的决策公布了出来。

    何为惊雷,这恐怕就是了。

    在场的众人里面,除了钟荣父子三人,以及林大柱林二柱和林三柱,还有林远枫他们。其余人脸上的惊诧表情,可用瞪目结舌来形容。

    不过只过了片刻,大家就想到了这个主意的好来。

    特别是严同知跟贺通判,两人原本就担心州府兵卫少了一大半,怕护不好永宁州百姓的安危,这下,人都住进了城里了,那他们还怕个屁的山戎贼啊,届时他们只要把城门好好守住不就可以了吗。

    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实在是妙,严同知和贺通判仿佛已经看到山戎人在城门外眼巴巴的狗样子了。

    哎呦,知州大人不愧是金榜状元,想到的法子真真是太高明了。

    除了严同知和贺通判,衙署的书吏们也都是眉开眼笑的。

    书吏们虽自己住在城里,可周边乡下还有不少的亲戚住着呢。每到下雪的天,他们最最担心的就是山戎人去村里抢粮,非常害怕听到亲戚中谁谁谁因此送了命。

    而搬进城里就不一样了,到时把城门一关,就啥都不用担忧了。

    与书吏们同样高兴的还有一旁的几十个衙役。其中有好些个,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了。

    衙役当中有一大半是家住在乡下的,若依照知州大人的决策,那么自己的妻子儿女,还有爹娘兄弟他们,不是都要搬到城里来了吗?

    老天,他们不是在做梦吧。

    哈哈哈哈哈。

    林远秋,钟荣父子三人,以及林三柱他们,是怎么都没想到,大搬迁决策居然是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做了最后的拍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