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忌书屋 - 言情小说 - 七十年代小田园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14

分卷阅读114

    来,知识就是力量……”

听到这句话,邓萧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

他想,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。

*

到了国庆节前夕,各种文艺汇演活动都暂停了。

紧接着,又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一小撮祸国殃民的小团伙,被揪了出来,成为全国上下批判的对象。

为了庆祝这一盛事,团场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活动。就连学校里,都把学生们组织起来,排着整齐的队伍,上了路。

黎元元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。

当学校里的张辅导员举着大喇叭,挥舞着右臂高呼口号时,她也随着同学们一起握着小拳头,举起右臂,呼喊着口号。

这种感觉还真是过瘾。

看看周围的同学们,都很兴奋。

一场变革,终于开始了。

*

对连队来说,集会活动之后,就进入了秋收。

地里的稻子熟了,沉甸甸地压弯了稻杆。田野里,金黄色的一片,看着格外喜人。

一年一度的抢收工作,又要开始了。

李连长的思想觉悟固然很高,可保证职工们能“吃上饭、吃饱饭”,就更为重要。

在秋收动员大会上,他像往年那样大声宣布:“星期六,连队里杀猪分鸡蛋,各班组加班加点,保障抢收工作顺利进行!”

田根宝和王慧珍就像往年加入了抢收工作。

几天下来,田根宝的手上又磨出了一层血泡,用白纱布包裹着。

黎元元见田爸爸又挂了彩,一阵心疼。

她想,等到明年连队里还会进几台大型收割机,分工作业会更加明确,像田爸爸这样的机工,就不用再下地割稻子了吧?

希望一切会更好。

第63章搞副业

*

一阵忙乱之后,学校里的教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。

往年,会在九月末开一场秋季运动会。可今年由于情况特殊,不得不延迟到十月底举行。于是,各年级都开始选拔人才,准备备战。

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,报名参加运动会可是个出风头的好机会。可黎元元在运动方面,一向不擅长,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同学报名。

田伟波头脑一热,就报了跳远。邓虹报了跳绳,姚龙港报了一百米赛跑。可班里内部选拔赛上,第一轮就给刷下来了,搞得三个人都灰心丧气的。

黎元元倒是很高兴,看来他们这个四人组还真是般配。

而邓萧哥哥,报了跳高和跳远。

他个子高,腿又长,身体素质也很好,还十分灵活。只要稍微练练,为班级拿个名次应该不成问题。

去年,他刚转学过来,也没心思报名。

今年,班主任老师极力推荐他参加,于是就报了两项。

对此,黎元元十分羡慕。

这运动天赋都是天生的,强求不得。

像伟民哥哥短跑就很厉害,还拿过名次。而伟军哥哥扔手榴.弹也很厉害,这次又报名参赛了。

可她就不行,天生的不是这块料。

不过,她在体育上面虽然不行,文化方面却不差。

上星期,学校里的课外兴趣小组,又开始招生了。经过测试考核之后,邓虹进了美术组,田伟波和姚龙港进了书法组,而她却报名参加了读书会。

这是邓萧哥哥为她推荐的。

说读书会分为初中组和小学组,每星期活动两次,会上有专人读书读报,还有老师定期辅导。

她报了小学组。

第一次参加活动时,却悄悄溜到了隔壁的初中组,和邓萧哥哥坐在一起。惹得周围的同学,都好奇地看着她。

可她却旁若无人,脸上的表情就像个初中生一样老练。

读书会,果然很有意思。

偌大的阅览室里,坐满了同学。有上去讲故事的,有上去读期刊的,也有谈谈读书心得的。

她想,这对了解当前的文化动态很有帮助,也有利于收集素材,搞创作。

而邓萧因为参加读书会,与篮球队的训练有些冲突。

可他还是选择了读书会。知识就是力量,这句话激励着他,促使着他通过书本去了解一个未知世界。

第二次参加活动时,还碰到了一个熟人。

谢海宁也跑到初中组这边来了。

他看到邓萧和黎元元,就走过来和他们坐在一起。不过,他的兴趣不在讨论上,而是在那些期刊上。

这个阅览室,恐怕是书刊最多的地方。

来到这里,就是为了看书。

伟民和伟军听说后,也报名参加了读书会。因为元元meimei说,参加读书会对写作文很有帮助,他们也想试试。

见四个孩子都自觉自愿地开始学习,田根宝和王慧珍非常开心。即便下地参加抢收劳作,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,可心里却非常舒畅。

*

秋季抢收工作,终于结束了。

连队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。

最近一段时间,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,“搞经济、促生产”再次提上了日程。每天晚上,职工们照旧开会学习文件精神,嗅觉敏锐的已经察觉到了风向有所转变。

这天晚上,田根宝和王慧珍躺在床上,小声讨论着文件精神。俩人有困惑也有疑虑,就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那样,看不清目标方向。

黎元元在小屋里听着,脑子里飞快地转动起来。

搞副业的机会终于来了。

她得给田爸爸和王mama出谋划策,迈出“奔小康”的第一步。她细细地盘算了一下,最后决定引导田爸爸去学习照相技术。

田爸爸心灵手巧,做事情喜欢动脑筋,动手能力也很强,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。只要努力一下,学个照相应该不算什么难事。

上一次去场部照全家福,她就发现了一个问题。

一个团场,连职工带家属有好几万人,却只有一家国营照相馆。职工们想照相,就得跑到场部去。

这么一来,连“拍照”外加“取相片”,至少得跑两趟。

麻烦不说,价格也不便宜。

如果家里买一台照相机,再准备一个暗房和冲洗器材,田爸爸就可以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,骑着自行车跑到连队,给职工和家属们拍照了。

在自己连队里不好收费,但到了别的连队,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。更何况,连队职工们的照相需求还很旺盛。

看看大家,都来自五湖四海,拍个“全家福”寄回老家是常有的事情。还有拍证件照片,也是必须的。

以后,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好转,小青年们拍个风景照、拍个合影什么的也很寻常。

以前,在“斗私批修”的年月里,“搞副业”的念头连想都不要去想。可现在形势变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