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忌书屋 - 言情小说 -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848

分卷阅读848

    制动手的都是这群官员,杜锦宁只是引领大方向,所以自行车能造出来,这些官员的功劳真的很大。

杜锦宁看那个官员又骑了一回,便跃跃欲试地想上去自己也体验一把,齐慕远赶紧将她拦下:“我替你看看。”

“我我我,还有我。”齐自蹊高高举起小胖手,生怕别人看不见他。

没办法啊,身高劣势,让人忧伤。

这自行车改进了许多回,现在已经很安全了,只在于舒适度的问题,而且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杜锦宁就设计了后座,后面搭两个人没问题。于是齐慕远长臂一捞,就把齐自蹊小朋友放到了后座上。

“坐好了,不许乱动。手抓住这里,别掉下去。”齐慕远严肃地道。

齐自蹊乖乖地点头,也一脸严肃地保证:“我一定抓紧,爹爹你放心吧。”

说得杜锦宁在一旁忍不住好笑。

齐自蹊为了体验自行车,也是很拼的了。

章鸿文在那里看着,忽然十分感慨。

以前齐慕远总是满身清冷,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。现在在外人面前虽仍不苟言笑,但面对妻儿时眼眸里的暖意与柔情却是遮都遮不住。不过有杜锦宁这样的奇女子为妻,有齐自蹊这样聪明伶俐的孩子,不管什么样的男人,都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吧?

齐慕远骑了一圈,也不说话,只看向齐自蹊。

齐自蹊会意,赶紧跟杜锦宁汇报自己的骑行体验:“娘,车车很舒服。不像上次,摇摇晃晃的,晃得我头晕,还特别响。”

这时候齐慕远才道:“比上次更省力,踩踏更顺滑。”

这群人刚造车的时候,直接就用一个铁圈做轴承,后来慢慢改为两个套圈,最后在杜锦宁的引导下,加入钢珠,做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。这次就是试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效果。

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著的。

“公主,下官觉得,这车已经成功了。”前面那个骑车的官员激动地道。

杜锦宁很想亲自体验一下。毕竟她有现代骑自行车的经验,能比较得出现代自行车与这古代自行车之间的差异。这群古人没有比较的标准,自然觉得什么都是好的。

但她看了看齐慕远,打消了这个念头。她不想让齐慕远担心。

再说,这完全可以是第一代自行车嘛。以后还能生产第二代、第三代,利润就是在更新换代中创造出来的。

“就按这个做三百辆出来吧。”杜锦宁道,“价格你们自己定了之后,报皇上定夺。”

官员们被三百这个数字吓了一跳。

“公主,三百辆是不是太多了?这东西可不便宜,又是新事物,大家不一定能接受。下官觉得五十辆就差不多了。”

研究杜仲胶,研究钢材,研究轴承,花费可不低。做到一半时,户部尚书可没少去赵晤那里哭穷,朝臣们的意见也挺大。

后来杜锦宁烦了,决定不要朝庭出钱,自己掏腰包,把户部原先掏的钱还回去,项目组这些官员的俸禄由她来补给户部。

这下不光赵晤不愿意,户部也不愿意了。这东西真造出来,那可跟杜锦宁的独家炒茶秘方一样,完全是印钱机器。朝庭一点利润都不能沾,全被杜锦宁给独占,那怎么行?

杜锦宁便对赵晤道:“又不想出成本去研制,又希望出成果,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?反正我是不想跟个叫化子似的,天天去户部讨钱。”直接撂挑子不干了。

户部尚书被杜锦宁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。

最后这场争执以杜锦宁出三万两银子,占项目的三成利润为结局。这个项目不仅包括自行车,还包括杜仲胶制品。

当然,杜锦宁从不吃独食。她从这三成股份里拿出两成,分给项目组的官员,由他们自愿购买。不愿意买的可以让给其他同僚。如果没人要,她就包圆。

而在杜锦宁给大家分析了“钱”景之后,项目组的官员或多或少都买了些股份。

十万两银子能让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皱眉,这在古代不是一个小数目。这里面包括雇人去寻找杜仲树、买山头种植杜仲树、采收杜仲胶,研发轮胎,从钢材项目组购买昂贵的钢材,以及各个部件的研发与生产。

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,做这些事费老鼻子劲儿了,所以特别花钱。

项目组的官员可是知道成本的,他们自己还参了股,因此就觉得一辆自行车至少要卖几千两银子,方才不亏本。所以十分不赞成杜锦宁冒然生产三百辆。

“自行车的成本高,是把研发成本算进去了。以后量产,一辆车的成本要不了多少钱。生产越多,利润越大。”

杜锦宁知道他们顾虑什么,给他们分析:“这车我打算就卖一辆马车加一匹马的钱。你们想想,马买了之后,要专人伺养,会老会生病,成本高,使用期短。咱们的自行车,能一直用十几年,平时就费些力气,不用花精力去伺候它。两厢一比较,换了是你,你愿意买自行车呢,还是愿意买马车?”

“自行车。”齐自蹊小朋友抢答道。

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,附和道:“小郡王说的对,肯定选自行车。”

杜锦宁也笑了,给了齐自蹊一个赞赏的眼神,又道:“再者,我打算送两辆给皇上,三卿六部的尚书们也半价售卖一辆。有了他们的带领,再加上自行车不算贵,你们想想朝庭的官员们是不是也会卖上一辆呢?大家都乘自行车,某个官员还乘马车,马儿把粪便拉得满街都是,大家嫌不嫌弃他呢,他有没有面子呢。”

见大家都点头赞同,她又道:“一旦官员都乘自行车上朝了,京城有钱的富户们是不是也得赶潮流买上一辆?要是咱们再给京城府尹提建议,让他倡导百姓都乘自行车出行,还京城一个洁净的街道,打造一个整洁的京城。中等人家是不是也要把马车换成自行车呢?少用马,朝庭完全可以不去跟夏金贸易,看他们的脸色了,皇上肯定支持。这么说起来,大家还觉得三百辆自行车多吗?”

“不多。不光不多,还少了。这样说起来,我觉得三千辆都不止哩。”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道。

大家都点头。

“楚王好细腰,全国皆饿死”。皇帝和领导们的倡导力可不是盖的。流行风尚是怎么一回事,想想宁国长公主的茶道就知道了。现在不光整个大宋,便是日苯和高丽都在兴茶道。茶叶和茶具赚的钱真是海了去了。

“三千辆不必。先造三百辆,看看卖得好,再叫人加紧造嘛。而且供不应求,咱们自行车的名声才算是打出去了。”杜锦宁道。

这些现代的营销手段,官员们哪里见过,顿时觉得公主做生意也是极厉害。

反正一切听宁国长公主的,准没错就是了。

“当然,这不过是我的